
“十三五”時期國家政策導向和各領域風機需求
“十二五”期間,我國風機行業(ye) 在應用需求拉動下,十多年來,產(chan) 業(ye) 保持了快速增長。“十二五”中後期,受國內(nei) 外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風機行業(ye) 也隨之受到影響,市場持續需求不旺,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內(nei) 部競爭(zheng) 壓力加大,企業(ye) 盈利水平不斷下降,成本不斷上升,風機行業(ye) 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考驗。
2016年我國步入“十三五”時期,隨著近兩(liang) 年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和產(chan) 業(ye) 結構的調整,對風機行業(ye) 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把握企業(ye) 的運營和發展,本刊采訪了風機行業(ye) 的企業(ye) 管理者、技術專(zhuan) 家和行業(ye) 組織,通過多個(ge) 渠道收集整理出“十三五”期間相關(guan) 的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各領域的市場需求、行業(ye) 的重點產(chan) 品和關(guan) 鍵技術以及行業(ye) 的發展趨勢,希望為(wei) 行業(ye) 讀者提供參考,能夠在“十三五”期間準確判斷形勢,抓住契機,借勢而行,在未來廣闊的市場中揚帆遠航。
“十三五”時期國家政策導向和各用戶領域市場需求分析
隨著當下全球經濟形勢和客觀環境的變化,風機的應用領域如石化、煤炭、電力、冶金、鋼鐵等領域都或多或少存在產(chan) 能過剩或結構性過剩情況,新項目大量減少,嚴(yan) 重影響著風機行業(ye) 市場的局麵。“十三五”時期,在製造業(ye) 和煤炭的去產(chan) 能化、環境去汙染化的嚴(yan) 峻形勢下,各個(ge) 領域都麵臨(lin) 著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挑戰。
煤炭行業(ye) “十三五”時期,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集約化利用將成為(wei) 發展的主旋律。堅持煤基替代、生物質替代和交通替代並舉(ju) 的方針,科學發展石油替代。加快發展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技術,不斷提高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水平。重點建設晉北、晉中、晉東(dong) 、神東(dong) 、陝北、黃隴、寧東(dong) 、魯西、兩(liang) 淮、雲(yun) 貴、冀中、河南、內(nei) 蒙古東(dong) 部、新疆等14個(ge) 億(yi) 噸級大型煤炭基地。到2020年,基地產(chan) 量占全國的95%。采用最先進節能環保電技術,重點建設錫林郭勒、鄂爾多斯、晉北、晉中、晉東(dong) 、陝北、哈密、準東(dong) 、寧東(dong) 等9個(ge) 千萬(wan) 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以新疆、內(nei) 蒙古、陝西、山西等地為(wei) 重點,穩妥推進煤製油、煤製氣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升級示範工程,掌握核心技術,嚴(yan) 格控製能耗、水耗和汙染物排放,形成適度規模的煤基燃料替代能力。到2020年,形成石油替代能力4000萬(wan) 噸以上。預計煤製油1200萬(wan) 噸、煤(甲醇)製烯烴1600萬(wan) 噸、煤製乙二醇600~800萬(wan) 噸、煤製天然氣200億(yi) 立方米、煤製芳烴100萬(wan) 噸。
石化產(chan) 業(ye) 在“十三五”期間有望在以下方麵得到優(you) 化:煉油行業(ye) 將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到2020年使我國油品質量全麵達到國五標準;烯烴行業(ye) 將在發改委確定的七大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提升非石油基產(chan) 品在乙烯和丙烯產(chan) 量中的比例,通過原料多元化增強國際競爭(zheng) 力,提高自給率;芳烴行業(ye) 生產(chan) 仍將以石油路線為(wei) 主,並積極促進煤製芳烴技術的產(chan) 業(ye) 化,推進原料路線多元化和芳烴—聚酯一體(ti) 化產(chan) 業(ye) 基地的建設;化工新材料行業(ye) 將主要發展高端聚烯烴塑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等。根據一帶一路政策,油氣下遊的化工行業(ye) 也要抓住“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發展機遇,加快國際產(chan) 能和裝備製造合作。
鋼鐵行業(ye) “十三五”期間發展目標主要鎖定在化解過剩產(chan) 能、行業(ye) 結構調整、遏製無序競爭(zheng) 、加大產(chan) 品創新、促進綠色發展以及鼓勵鋼鐵行業(ye) 出海六大方麵。為(wei) 化解過剩產(chan) 能,全國400m3以下高爐、河北省450m3及以下高爐屬落後產(chan) 能,合計8000萬(wan) 噸,預計“十三五”期間全部淘汰。工信部公布全國共三批《鋼鐵行業(ye) 規範條件企業(ye) 名單》,其中河北省77家企業(ye) 入圍,這77家企業(ye) 共有高爐307座,擬淘汰450m3及以下容積高爐56座、4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主要是420m3和450m3高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敏感區域將實施減量置換。同時國內(nei) 在建高爐還在投產(chan) ,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國實際煉鐵總產(chan) 能仍維持在10億(yi) 噸左右。鋼鐵行業(ye) 出海方麵,東(dong) 南亞(ya) 、非洲等新興(xing) 市場鋼材需求增長潛力大,尤其是建築鋼材。另外,未來幾年國內(nei) 鋼企兼並重組也勢在必行。
與(yu) 諸多行業(ye) 相比,環保是“十三五”時期最具市場和發展潛力的行業(ye) 。
“十三五”期間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是治理重點,VOCs、黑臭水體(ti) 和土壤汙染防治治理等細分領域投資機遇浮現,在2016年將迎來業(ye) 績“爆發期”。大氣治理方麵,VOCs治理和超低排放將成為(wei) 主要增長點。據測算,“十三五”期間,VOCs市場規模將主要來自VOCs治理和監測設備的銷售,市場空間將超過千億(yi) 元。在水汙染防治方麵,黑臭水體(ti) 治理成為(wei) 市場關(guan) 注的一個(ge) 新熱點。2015年~2020年,全國黑臭水體(ti) 治理市場規模約為(wei) 4000億(yi) 元。
另外,“十三五”將迎千億(yi) 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市場。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在2020年前要全麵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汙染排放。若按除塵改造50萬(wan) /kW、脫硫改造120萬(wan) /kW、“低氮燃燒 SCR”脫硝改造100萬(wan) /kW單位投資估算,實現“到2020年完成1.5億(yi) kW機組的改造”的原目標將帶來除塵75億(yi) 元、脫硫180億(yi) 元、脫硝150億(yi) 元,累計405億(yi) 元的改造市場。
軌道交通建設成為(wei) 提振經濟的重要手段,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發展勢頭。雖然經過近年加速建設,我國鐵路發展成就顯著,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路網密度和人均鐵路裏程仍有差距,建設空間巨大。因此,“十三五”期間,中國鐵路投資額將維持在高位,中國鐵路市場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鐵路市場。“十三五”期間,鐵路的固定資產(chan) 投資將較“十二五”期間高12%。到2020年,軌道交通總裏程要達到6000公裏。
在油氣方麵,將穩步提高國內(nei) 石油產(chan) 量。堅持陸上和海上並重,鞏固老油田,開發新油田,突破海上油田,大力支持低品位資源開發,建設大慶、遼河、新疆、塔裏木、勝利、長慶、渤海、南海、延長等9個(ge) 千萬(wan) 噸級大油田。
大力發展天然氣。按照陸地與(yu) 海域並舉(ju) 、常規與(yu) 非常規並重的原則,提高常規天然氣增儲(chu) 能力,盡快突破非常規天然氣發展瓶頸,促進天然氣儲(chu) 量產(chan) 量快速增長。
加快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以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塔裏木盆地和南海為(wei) 重點,加強西部低品位、東(dong) 部深層、海域深水三大領域科技攻關(guan) ,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力爭(zheng) 獲得大突破、大發現,努力建設8個(ge) 年產(chan) 量百億(yi) 立方米級以上的大型天然氣生產(chan) 基地。加快天然氣管網和儲(chu) 氣設施建設。按照西氣東(dong) 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的供氣格局,加快天然氣管道及儲(chu) 氣設施建設,形成進口通道、主要生產(chan) 區和消費區相連接的全國天然氣主幹管網。到2020年,天然氣主幹管道裏程達到12萬(wan) 公裏。在石油天然氣行業(ye) 推廣放空天然氣和油田伴生氣回收利用技術、油氣密閉集輸綜合節能技術、利用二氧化碳驅油等技術。
安全發展核電。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dong) 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項目建設,研究論證內(nei) 陸核電建設。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推進AP1000、CAP1400、高溫氣冷堆、快堆及後處理技術攻關(guan) 。加快國內(nei) 自主技術工程驗證,重點建設大型先進壓水堆、高溫氣冷堆重大專(zhuan) 項示範工程。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wan) kW,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wan) kW。
谘詢電話:400-966-0628
